Board logo

標題: 英仙座流星雨 明凌晨起適合觀賞 [打印本頁]

作者: amos720928    時間: 2010-8-12 20:04     標題: 英仙座流星雨 明凌晨起適合觀賞

本帖最後由 fallinlove1s 於 2010-8-13 00:09 編輯

英仙座流星雨 明凌晨起適合觀賞
更新日期:2010/08/12 17:16
每年暑假都會來造訪的英仙座流星雨,預估極大期將發生在十三號淩晨2點半到下午3點,最多每小時可以看六十顆流星,天文館表示,民眾只要在沒有光害視野好的地方,就看的到,除了流星,還有機會看到銀河,晚上九點之後,還能看到非常亮的木星。

暑假最受到注意的英仙座流星雨,從上個月中就開始活躍,在天文網站裡,已經有世界各地的天文迷,拍到流星雨的照片,天空中還有美麗的銀河,今年極大期預估就在這個月13號的凌晨兩點半開始,預估最多每小時可以看到60顆。

中央氣象局表示,今年的觀測條件很好,月亮下山早,可以不受到月光影響,只要在沒有光害、空曠的地方,抬頭就可以看到流星雨,而且今年的天空很熱鬧,還有不少星星可以看。

英仙座流星雨是每年的三大流星雨之一,因為在暑假,最容易親近,還有年初的象限儀座流星雨,到了年底還有雙子座流星雨可以看。



流星雨的由來

流星雨是在夜空中有許多的流星從天空中一個所謂的輻射點發射出來的天文現象。這些流星是宇宙中被稱為流星體的碎片,在平行的軌道上運行時以極高速度投射進入地球大氣層的流束。大部分的流星體都比沙礫還要小,因此幾乎所有的流星體都會在大氣層內被銷毀,不會擊中地球的表面;能夠撞擊到地球表面的碎片稱為隕石。數量特別龐大或表現不尋常的流星雨會被稱為"流星突出"或"流星暴",可能會每小時出現的流星會超過1,000顆以上[1]


輻射點
因為流星雨的粒子在天空中運行的路徑是平行的,而且速度也是相同的,因此在觀測者的眼中它們似乎都是由天空中一個相同的點輻射出來的,這個點就稱為流星的輻射點。輻射點的產生類似於路徑上的鐵軌在地平線上消逝點前會聚合在一起,是一種圖型上透視的效果。流星雨也總是以輻射點所在的星座來命名,這個點在天空中並不是固定不動的點,會在夜晚的天球上逐漸移動<!—流星雨行進的方向 -->,由於地球也繞著軸自轉,天上的星星一樣也會逐漸的移動(每日的東昇西沒)。輻射點也會因為地球繞太陽的公轉,在背景的星星之間每日產生些微的移動(輻射點漂移),可以參考"IMO" Meteor Shower Calendar 2007國際流星組織的輻射點漂移圖。
流星雨會以高峰期最靠近輻射點,且有希臘或羅馬字母名稱的亮星來標式,並且將拉丁文所有格星座名稱的字尾改為"id"或"ids"來稱呼。因此,流星輻射點靠近寶瓶座δ星的流星雨會稱為寶瓶座δ星流星雨(delta Aquariids)。國際天文聯合會有一個專責的任務工作小組負責追蹤流星雨和建立流星雨資料中心,並為已經被確認的流星雨命名。

流星雨的起源

在對角線上呈現紅光的是恩克彗星產生的流星體。


拖曳在彗星73P和其碎片之間的流星體。


流星雨是行星,例如地球,和彗星的碎片流交互作用造成的結果。
彗星的瓦解和水蒸氣的噴發可以拖曳和產生碎片,因此Fred Whipple在1951年提出[2],惠普爾發展出彗星的"髒雪球"理論:環繞太陽的彗星是冰中嵌入岩石的小天體,這些冰可能是甲烷、氨、或其它的揮發物單獨或混合著的組合;岩石可以如同灰塵般的大小,也可以有其他如同卵石般不同的尺寸。塵粒大小的固體在數量級上是最普遍的,它們比常見的沙粒和卵石大小等等的顆粒更為常見。當這些冰因為溫暖而昇華時,他門的蒸發會拖曳出灰塵、沙粒、和卵石等固體。彗星在軌道上每接近太陽一次,就會有一些冰被蒸發和傾卸出一些流星體。這些流星體散開成為一個流星體流,也就是塵埃尾,沿著整個的彗星軌道週圍散布著(非常小的顆粒會受到太陽的輻射壓力快速的膨脹和遠離,而有別於一般彗星的塵埃尾)。
近來,Peter Jenniskens[3]質疑我們的短週期彗星流星雨不是由正常的水蒸氣蒸發的活動彗星,而是由罕見的已經休眠的彗星大量瓦解和潰散的碎片。這種例子包括象限儀座流星雨和雙子座流星雨,它們是來自小行星2003 EH1和法厄同(Phaethon),分別在500和1,000年前產生的碎片形成的。這些碎片傾向於快速的形成塵埃、沙粒和卵石,並且沿著彗星的軌道快速形成流星體密集的溪流,隨後沿著地球的軌道發展。

流星體流的動態演化

歷史世界上最早關於流星雨的記載是中國關於天琴座流星雨的記載,《左傳》雲,魯莊公七年(前687年)「夏四月辛卯夜,恆星不見,夜中星隕如雨」。更早的古書《竹書紀年》中寫道:「帝癸()十五年,夜中星隕如雨。」
從成因上和現象上流星雨與偶發流星都有著很大的不同。偶發流星每天都會產生,發生的天區和時間都具有隨機性,流星雨具有時間上的周期性,有些可以科學地預測,因此流星雨也被稱作周期流星。另外,所有流星的反向延長線都相交於輻射點是流星雨的重要特徵。
地球之外的流星雨在太陽系內任何一顆有著適當且透明大氣層的天體都可以有流星雨。已知的實例,火星就曾出現流星雨[4]。然而因為火星和地球的軌道不同,與彗星軌道相交會的方式也不同,它們不同於地球上看到的那些。
雖然火星大氣層的密度只有地球表面的1%,但是在大氣層的上緣,和流星體的撞擊,這兩點是相似的。因為流星出現的高度有著類似的空氣壓力,效果是一樣的。只有因為與太陽距離的增加,導致流星體的運動速度較慢的關係,使流星的亮度略為減少了一些。但下降速度的減慢意味著火星的流星有更多的時間用於燒蝕上而得到了平衡[5]
在2004年3月7日火星探測漫遊者精神號的全景攝影機記錄到了一場流星雨的痕跡,被認為是與114P/懷斯曼-史基福彗星遭遇的結果。預測在2007年12月20日會沐浴在強大的流星雨之下,這是與地球的寶瓶座η流星雨有關係的"雙子座λ"流星雨(因為兩者都是與哈雷彗星有關),"大犬座β"流星雨和13p/奧伯斯彗星有關聯,和來自達摩克里斯(Damocles)的"天龍座流星雨"[6]


著名的流星雨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外部鏈結
相關的維基共享資源流星雨





八月的英仙座流星雨


陳立群

有關2002年之預測參見2002年英仙座流星雨

本網頁列為2002蕃薯藤搜尋引擎之蕃薯藤專題 / 奧妙的星空 / 燦爛流星雨介紹的第一個網頁


1993年的 英仙座 流星雨 由於其母體彗星P/Swift-Tuttle,在 1992年下半年回歸,而受到天文學家和大眾的關注,電視、廣播、報紙相繼報導不斷。整體而言,它距離達到 「暴雨」(Storm)的規模甚遠,但仍相當值得一看,帶給觀測者一場大自然的免費煙火。現在就讓我們從英仙座流星群的觀測記錄、彗星和流星群的關係、 理論模型來預估今年的情形,做好觀測的準備。


英仙座流星群的基本特徵


英仙座流星群於每年的七月十七日至八月二十四日活躍,於八月十二至十三日達到極大。此 流星群速度快 (每秒60公里),且常留下 "痕" ( 約30%的英仙座流星體(mereroid)在大氣層燃燒 、離子化而劃過天空後,留下一短時間較暗的光跡稱為 "痕" 並且光度亮、出現數多而穩定。 對北半球而言,觀測時間在暑假長達5週,具有氣候良好、觀測記錄最多流星群。等特點,為最富盛名的


英仙座流星群是以其輻射點(radiant)位於英仙座而得名。當我們觀測流星群時,將流星行經的路徑反向延長,會發現它們相交於一點,稱為輻射點。事實上流星在天空運動的軌跡是互相平行 的,但由於透視的關係,流星好像從某一點輻射發出,就如同鐵路的雙軌或是道路兩旁平行種植的樹木,在很遠的地方彷彿交會在一點般 (見圖一、二) 。有些流星群名稱會加上離輻射點最近 之亮星的希臘字母,以區別同一星座有數個流星群時的困擾。


圖 一 : 國 際流星組織(IMO所編的 <> 封面插圖。


表達輻射點是透視所造成的效果。 地心 輻射點 圖二 : 由於透視的關係,O點的觀測者將平行入射的流星,看成自輻射點A四散的流星。


早期的觀測記錄 中國早在西元36年七月十七日就有英仙座流星群的記載(註一) ; 歐洲則遲至西元811年才開始。在19世紀以前,歐洲並沒有太多的記錄,文獻主要記載於中國、 日本、韓國的古史中,這當中約有十幾次達「暴雨」的規模。歐洲雖欠缺歷史記錄,但在19世紀前愛爾蘭的農 民已開始稱此流星群為 "聖羅倫斯的眼淚. (Tears of St. Lawrence) 以紀念這位於八月十日殉道的聖神。1834年拉克(J.Locke)找出了英仙座流星群輻射點的位置,1836年雪夫(G.Schaeffer)確認此位置無誤。 1861年垂寧(A.C. Jwjnning)從他前三年的觀測記錄發現, 輻射點會隨時間而移動。在中國1861和1862年雖然記錄了極強烈的流星雨,只可惜這些觀測者不 知道這樣的現象和P/Swift-Tuttle彗星於1862年的雖然左腿有點跛,但無損於他對天文的熱愛。 他常說的一句話是 : "人不可能躺在床上發現彗星" . 在他的一生中 曾觀測近1,200個星雲,發現了13顆彗星。每夜鬧鐘響時,他就帶著著名天文望遠鏡製造者Henry Fitz所製的11公分折射鏡,蹣跚地走至半哩外的蘋果汁製造廠,再爬三個梯子,走100呎橫越斜斜的屋頂而到一個平坦的地方觀測。 1862年七月十五日,史威弗特在北天暗淡的鹿豹座發現一顆亮度超過8等的彗星。由於初次發 現的光度模糊不清,他以為這是剛被發現的Schmidt彗星。七月十八日,哈佛大學天文台的(H.P. Tuttle)也發現了此一彗星。這兩位天文學家便一起分享發現新彗星的榮耀(註二)。


有趣的是在塔特所發現的10顆彗星中,P/Tempel-Tuttle。為每33年獅子座大流星雨的母彗 星,P/Tuttle則為十二月底小熊座流星群的母彗星。P/Swift-Tuttle彗星於八月二十三日到達近日點 ,距日0.9626天文單位(一天文單位等於地球至太陽的平均距離)。此時光度約2等,拖著近30度的 尾巴,法國天文學家佛拉馬瑞昂(C.Flammarion)譽為19世紀的十大彗星。


彗星和流星群的關係


1867年義大利天文學家施克亞巴瑞里(G. Schiaparelli)計算發現 : P/Swift-Tuttle 彗星和英仙 座流星群的軌道幾乎相同 (見表) ; 這是天文史上第一次把彗星和流星群連結起來。彗星通過太 陽附近時,因受熱而使彗核損失的冰晶物質、塵埃和固態質點,成為流星的主要來源,稱為 "流 星體,次要來源則為 "小行星"。如果流星群的母彗星年齡很大,則彗星多次繞日所崩解的流 星體,均勻地分布於軌道上,使我們每年能見到穩定的流星雨。若為年輕的彗星,則其崩解的流 星體很集中,只在彗星回歸後造成流星雨,例如獅子座Gamma流星群的母體為週期33.3年的1866 I 彗星 ,每隔33年會造成史上的大流星雨。前一次發生在1966年,高潮時每小時估計有15萬顆流星,但 僅持續了20分鐘,下一次預定在1999年,大家不妨拭目以待。 彗星分解成小行星碰撞後會增加太空中流星體的數量,但太陽的輻射壓力和波印廷-羅伯森效 應(Poynting-Robertson effect)會將它們移走。太陽的輻射光壓會將小的塵埃質點推離太陽。至於較 大的質點,重力的影響比輻射光壓來得大;它會使質點在長時間後螺旋進入太陽,稱之做 "波印廷-羅 伯森效應" 。因此較小的流星體被清除,而由彗星破裂出的大塊物質來補充。由統計也發現,年紀較 大的流星群和較暗的流星,其數量也較年輕的少。


19世紀中葉至20世紀的觀測


自從P/Swift-Tuttle和英仙座流星群搭上線後,每年都有人觀測研究。英國天文學家丹寧(W. F.Denning)自 1869-1898年的觀測,確認極大期在八月十至十一日,平均每小時出現50顆流星。 1904、 1907和1909年都有很好的表現,但1911年竟然在極大期時每小時平均僅出現4顆流星。類似的 情形持讀了好幾年,就在人們嘆息良辰美景不再之時,1920年極大期時,愛沙尼亞天頂時率 (Zeni. thal Hourly Rate,一般縮寫為ZHR , 意指一名觀測者在極限星等6.5等、天空無雲、輻射點位在天頂 的最佳狀況下,每小時所能看到的流星數,為度量流星雨規模的標準) 高達196顆。1921年更好, ZHR值為250 ; 1931年ZHR值為160 ; 1945年則為189 ; 其他年份ZHR值大約為60左右。從50年代起 ,藉由攝影技術的進步,獲得不少英仙座流星群的照片和軌道參數。


P/Swift-Tuttle彗星和英仙座流星群的軌道近似 P/Swift-Tuttle彗星 153.0" l39.4" 英仙座流星群 l51.5" 表 1970年代中期,ZHR值節節高升。到了1980、1981年ZHR值皆為180,似乎意味著週期120年 的p/Swift-Tuttle彗星的回歸,但是並未在1982年或往後幾年看到它的芳蹤。從分析上看,1981年 近乎滿月,ZHR值有很大的誤差,而1980年未達暴雨的階段,是否表示母彗星真的回歸,大家無 法確定。1982年ZHR值下降為97, 1983年為116,比1982年好一些。 1984年受滿月干擾,表現頗差 。1985年的統計則來自各國的5萬顆流星記錄,準確度比往年高,ZHR值為85。1987年,一個國際 性的流星組織開始籌備,於1988年五月成立,國際流星組織 」 (lnternational Meteor Organization) ,許多流星觀測的經驗、技術更能累積與交流 (註三) 。在這段期間英仙座流星群的ZHR值約在 80-100之間 。1991年ZHR值暴增至350, 日本觀測到它的激烈活動情形,這一年 "國際流星組織" 至少分析了由268位觀測者所記錄的4萬5千顆英仙座流星。1992年雖受月光干擾,但在亞洲和東 歐有人觀測到比前一年還好的流星雨,而"國際流星組織"則收集了由179位觀測者所記錄的9,700顆 流星。這兩年皆顯示兩個相似的極大值,在數量和時間圖上,可以找到持續時問短的峰值,其後 面接著一個較寬的峰值。


找尋 「失蹤」 的P/SWift-TuttLe彗星


為什麼1991、1992年英仙座流星群有很好的表現呢 ? 從1862年對P/Swift-Tuttle彗星的觀測,得 知它的週期為120年,但在1982年前後人們都沒看到它回歸。也許p/Swift-Tuttle彗星在這次回歸處 於不利觀測的位置,或者可能在1862年反常地亮,其小而暗淡的彗星在接近太陽時,突然爆發而被發 現。任職於哈佛-史密松寧天文中心天文電報局的馬斯登(B.G. Marsden)找尋以往的記錄,認為1742年 並沒有一顆彗星和P/Swift-Tuttle彗星有關。他認為在1737年七月的連續8個睌上,由傳教士凱格勒 (Kegler)在北京所發現的彗星和P/Swift-Tuttle的軌道很類似。再往前推,1610、1479、1348年可能是 此彗星回歸的時間,但僅有日本於1348年有疑似的記錄。經計算後,認為1992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應該 是P/Swift-Tuttle通過近日點的時間。


日本長野縣的彗星搜索家木內鶴彥於1992年九月二十六日當地時間清晨3點,用15公分25倍的 雙筒望遠鏡在大熊座 ( 赤經11h47'30",赤緯59。,2000年分點) 發現11.5等的彗星,視直徑4' 向 東南東方移動,它就是P/Swift-Tuttle彗星 ( 參見 (科學月刊) 82年元月號封底天文攝影) 。木內 鶴彥發現之後的24小時內,就增亮2個星等,有數十人看到。P/Swift-Tuttle彗星的星等(M)可以用M =4.45+ 17.401ogr來表示, 其中r為彗星到太陽的距離,以天文單位表示之。若由此彗星的星等公 式計算,即可推算1737年七月初回歸時光度約3.5等,和凱格勒在北京所記錄的3等吻合。 據彗星專家馬卡斯「J. Marcus)指出,前人施克亞巴瑞里雖有近視眼,觀察記錄時並不戴眼鏡 ( 這很類似現今觀測者廣泛使用的方式) 。但經比較,他的觀測值也吻合星等公式。P/Swift-Tuttle 彗星於1992年十二月十二日通過近日點,只比馬斯登所預測的值晚17天。P/Swift-Tuttle彗星和哈 雷彗星有近似的發光能力,郤欠缺歷史記載。主要原因是它在西元2-19世紀回歸時,都不曾和地 球有較近的距離,使之無法達到肉眼可見的星等。但根據計算, p/Swiflt-Tuttle彗星可能在2126年 八月極為接近地球 !


1993年的英仙座流星雨


由於p/Swift-Tuttle彗星的回歸, 1993年八月的英仙座流星雨成為世人矚目的焦點。由於"國 際流星組織"的歷年觀測記錄與分析報告,美國太空總署只得將 "發現者號太空梭" (Space Shuttle Discovery)升空的日期延後,哈伯望遠鏡也背向避開流星體,以保護儀器和人員的安全。


1993年八月十一日格林威治12-19點, 日本觀測到普通的流星活動,其ZHR值在50-60之間。當地球 轉至歐洲面對流星來的方向,快速通訊網絡總部的工作人員,於2-3點半見到150顆流星,許多人認為這 是觀測多年來最好的一次,可惜只有大西洋上看得到; 至於北美,因許多地方有 雲霧而影響觀測。整個觀測過程中,在2點多-3點多時,可見到較強烈的活動; 到了 6點*,流星活 動則漸漸趨緩。從各國所收集的兩萬顆流星記錄可知,在接近八月十二日3點半的半小時間隔內, ZHR值超過300,比預測的極大期時間晚2小時,原先期盼的暴雨卻沒有出現。有人預測,由於母 彗星的回歸,聚集成群的流星體將在天空發光而且肉眼可見,不過澳洲Anglo天文台的1.2公尺的 施米特望遠鏡,並未拍到任何東西。


預測今年的英仙座流星雨


今年的英仙座流星雨會帶來怎樣的奇景昵?在去年英仙座流星雨極大期前一週,曾有一份廣 為流傳的報導指出,此流星群的絕對峰值將發生在1994年而非1993年。 英國瑪麗皇后(Queen Mary )學院和西費爾(Westfield)學院的伍氏(Z.Wu)和威廉斯(I.P.Williams)假設p/Swift-Tuttle彗星在 1862 年所崩解的物質,使得英仙座流星雨變得活躍。在地球、木星、土星、天王星的重力擾動下,這 些物質將決定這幾年所預期的高潮。他們提供以下三種模型 :


模型一 : P/Swift-Tuttle彗星的週期為120年 (這在彗星1992年回歸前廣為接受) 。如此一來彗 星應在1979-193年出現,並在1986年造成高潮,這幾年活動趨緩。 模型二 : 將1992年的觀測值回溯積分而求1862年彗星的軌道時,考慮重力效應而忽略非重 力效應,那麼1995年或是1996年會是這幾年的高峰。 模型三 : 取前二個模型之折衷,他們認為1994年會有最佳狀況 然而馬斯登卻對於1994年是這幾年的最佳狀況,大潑冷水。他認為模型一或三使用了舊的軌 道資料,會有很大的誤差,而模型三無法解釋1991年ZHR值的劇增。另外,他們的模型太看重 p/Swift-Tuttle彗星在1862年所崩解的物質 ( 若要更周延也許該考慮1737年那次回歸所遺留的流星 體)。像1966年獅子座大流星雨是由P/Swift-Tuttle彗星在1899年 (而非1932年 ) 回歸所崩解的物質 而產生的。馬斯登認為模型二應是比較好的選擇,因此1995-1997年才是最好的時機。


1994年的極大期預測將發生在格林威治時間 太陽黃經(2000年分點) 139.45d 139.55d 139.60d 等效於1994年八月 十二日格林威治的時間 圖三 : 從過去三年的經驗得知 : 地球通過彗 星軌道平面後幾小時,將有高潮發生。 1994年北 美西部將處於最佳的觀測位置。 八月十二日的上午8-12點 (相當於台灣的八月十二日下午4-8時),對於居住在北美洲尤其是西 岸的覾測者,這是最好的消息 (見圖三) 。台灣地區有可能在日落看到這波高峰的尾巴,不過輻 射點可能尚未自東北方升起。當夜農曆為七月初六,月亮於9點多下山,對觀測影響不大。雖然預 報流星很困難,但專家相信今天至少會維持去年的水準。


註一 : <<後漢書>> <天文志> 在光武帝建武 12年六月戊戌日(西元36年七月十七 日)記載著: "六月戊戌晨小流星百枚以上四面行」,被認為 是最早的記錄。不過,在國際流星組織所編的 <> 的 134 頁 圖十八,誤將日期當做七月二十一日。另據台北市立天文台陶蕃麟先生查 (宇宙壯觀) 一書,此 記錄被牛頓列為天文史上15個疑似英仙座流星雨之一。


註二 : 彗星用發現年代,跟隨著當年發現順序之英文字母來命名 ,例如1992t。永久名稱以發 現年代加上通過近日點順序所排的羅馬數字,如1862 III。 有名的彗星以發現者或研究者命名,如 P/Swift-Tuttle,其中P字代表週期性彗星。


註三 : 總部設在法國南部的Puimichel,分部設在比利時的Hove。各地可在格林威治時間八月 十二日5點半以前將觀測結果簡短地以電話、傳真、電子郵件通知快速通訊網絡,總部的工作群會 視狀況透過傳播媒體發佈消息,尤其是暴雨若發生,將於15分鐘內通知全球各大新聞媒體。


參考資料 1.Paul Roggemans, Handbook For Visual Meteor Observation, Sky Publishing Co.
2.Neil Bone; Meteors, Sky Publishing Co.
3.Dennis di Cicco, "Comet Swift-Tuttle: Worth the Wait", Sky & Telescope, July 1993.
4.Peter Brown and Jurgen Rendtel, "1993: Year of the Perseids", Sky & Telescope, January 1994.
5.陳立群 (流星) (上)、(下) (天文通訊) 第233、 234期 台北巿立天文台
6.木內鶴彥 ,Temmon Guide 1992年十二月,誠文堂新光社
7.國際流星組織所出版的雙月刊 (WGN)
後記 : 感謝台北天文台陶蕃麟先生、林瑞堂先生以及陳雅芬小姐的協助查證資料。


陳立群就讀於中山大學電機研究所,國際流星組織(IMO)會員


科學月刊第二十五卷第八期pp.603-608




(完整版,片長約3分鐘,檔案約11MB需要安裝real player才能播放)

(精簡版,片長約30秒,檔案約5MB可用Microsoft Media player播放)

拍攝器材Panasonic MX-2000數位攝影機,前方加蘇聯製夜視鏡(增益25000倍,太陽光學提供)

拍攝時間2002年8月14日凌晨約3:20至4:30分

電腦剪輯攝影後經電腦影像剪輯,將拍攝到流星剪輯在一起

拍攝方向獵戶座方向與水瓶座方向(大約是東方與東南方)

視野與相機的標準鏡相當,採固定式攝影

拍攝地點中和南勢角國宅樓頂

[size=-1]歡迎下載使用 \ ^ ^ /



英仙座(Perseus)

Argos皇Acrisius曾得神諭說他會被其孫所殺.一天Zeus化成金雨探望Danae,當Acrisius發現Danae有喜,便以木箱鎖著Danae逐她出海,孩子出生後名字叫Perseus.漁夫Dictys發現木箱救起兩母子.可是Dictys之兄是某國國君Polydectes,過了一段時間,Polydectes欲娶Danae卻遭拒絕,Polydectes想趕走Perseus,Polydectes假意喜歡Hippodamia,要Perseus找馬匹作兩人之賀禮,Perseus身無長物,所以Polydectes要他去殺蛇髮魔女Medusa,從而取得飛馬.
Gorgon族有三人,是Phorcys和其姊Ceto所生,分別是Euryale,Stheno和Medusa,三人之凝視均可石化他人,後來Medusa之秀髮被Athena變成蛇髮,更添恐怖.
Athena賜Perseus銅盾,Hephaestus賜他鑽石劍,Hermes賜他有翼的鞋,Hades則賜他黑闇之帽,助他隱身.Perseus去到Atlas山,Gorgon三人之姊妹Graeae看守著山峰,可是Graeae三人中只得一人有眼睛,Perseus將該眼珠挖出投於Tritonis湖,接著他匿藏於佈滿石像的路,趁Medusa熟睡時靠盾牌之反映殺Medusa並割下其頭,此時飛馬Pegasus和戰士Chrysair從血中湧出,Perseus溜之大吉,免被其他Gorgons發覺.
Perseus本想在Atlas休息,但遭Atlas拒絕,於是他拿出Medusa之頭將Altas變為石像,這就是Atlas山,後來勇救Andromeda,與她同赴Seriphos島,見Dictys和母親瑟縮於廟內躲避Polydectes之虐待,於是Perseus衝向Polydectes之皇宮,將Polydectes石化,捧Dictys為皇,而Medusa之頭就送予Athena置於其盾中.
後來在一項競技比賽中,Perseus擲鐵餅誤中其親父Acrisius,應了預言,而Perseus也和Andromeda生了六個孩子,包括波斯的建國者Perses及斯巴達王Tyndareus之父Gorgophonte.
英仙座象徵希臘神話的英雄柏修斯。他砍下可怕的女妖美杜莎的頭(這女妖凝視的人都會變成石頭)。在完成任務的歸途中,又從海怪口中解救安德洛美達公主(仙女座)。在星空中英仙座緊臨仙女座及仙后座(公主的母親),這一大片星空敘述這個著名的希臘神話故事。NGG869NGG884兩個球狀星團代表柏修斯揮劍的右手;英仙座β(大陵五)代表美杜莎的頭,提在柏修斯的左手。銀河恆星較密集的部份通過此處,對使用雙筒鏡的人士而言,英仙座是迷人的星座。
英仙座β(大陵五)是顆著的食變星,由兩顆密近的恒星沿軌道互繞。週期為2天又21小時,當暗星繞到亮星前方遮住亮光時,會從2.1等降到3.4等,過程約10小時。
M34疏散星團,距離地球約1400光年,用雙筒鏡或小型望遠鏡可見,大小和滿月差不多,星團中最亮的恒星為7等。NGC869NGC884(英仙座ηχ雙重星團)位於英仙座中,是兩個疏散星團,肉眼可見,用雙筒鏡或小型望遠鏡能看得很清楚,兩者均和滿月差不多大小。

作者: amos720928    時間: 2010-8-12 20:16

管理圓  跟大家 當然還我寶貝們 我們一起來去看 大家一起許願 流星就是代表一個人去世了

他的生命最終 來滿足一個人的願望  最為他這一生最後的任務  大家一起實現
作者: amos720928    時間: 2010-8-12 20:27

3# qwe浩

那不是火星文
那是為了要尊重作者我只好全部轉移

所以必須這樣做  

所以那不是火星文 是網址

加上一些英文
作者: fallinlove1s    時間: 2010-8-13 00:10

英仙座流星雨 明凌晨起適合觀賞
更新日期:2010/08/12 17:16
每年暑假都會來造訪的英仙座流星雨,預估極大期將發生在十三號淩晨2點半到下午3點,最多每小時 ...
amos720928 發表於 2010-8-12 20:04
您好......
此篇文章已被管理員修改過
修改內容
1.刪除無效連結
2.更改黃色文字顏色為紫色或咖啡色
作者: fallinlove1s    時間: 2010-8-13 00:10

大大 ~ 這篇有好多 火星文耶 !!
=ˊ=

那大大..我可以跟你一起看嗎?
qwe浩 發表於 2010-8-12 20:19
已經幫他改掉了....
改掉無法連結的連結
無效連結....




歡迎光臨 UT男同志論壇 (http://w.jdlog.com/) Powered by Discuz! 7.0.0